以祥通科技董事长、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先生
任团长的”生态济宁·大美南四湖”
文艺采风活动纪实
六月的孔孟之乡济宁,河湖有情,草木有韵。6月5—6日,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济宁文艺界代表团汇聚于美丽的太白湖景区,共同参与济宁市“六五环境日”启动仪式,并举行了“生态济宁·大美南四湖”文艺采风活动授旗及出征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和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颖,市政协副主席班博,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马树华,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书记展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汉涛,团市委书记于领东,市妇联主席李丽,市文联主席张作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宋华东,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市环保协会副会长陈鹏等共同为采风活动按下启动按钮,市文联主席张作昌为采风团授旗,知名海归作家王冬接旗。
本次文艺采风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作家协会、市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由张建鲁、杨义堂、井源、陈晓霞、张金鹏、王黎明、柏祥伟、孙继泉、范金泉、纪广洋、田暖、张瑞祥、孙龙强、亚兵、徐进、张静;微山县作协主席魏留勤,曲阜市作协主席江文龙、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秀华,汶上县作协主席蔡培国,邹城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路建锋,兖州区作协秘书长侯子君,济宁经开区作协主席周中祥、副主席孙本广,鱼台县作协主席刘东华,市环保协会副会长赵志亚、赵连涛及副秘书长赵增勇等我市著名作家、县市区作协主席(秘书长)及作协骨干会员和文艺工作者近60人组成的文艺采风团先后深入太白湖新区、济宁高新区、微山县、邹城市等地,一路上,采风团看湿地,进企业,访古镇,开座谈会,探寻收集生态文学写作素材和交流创作灵感。
采风团一行先后来到太白湖新区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济宁中山公用污水处理厂,领略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在辰欣药业、济宁中联水泥、高新区十里湖湿地,采访团参观了各种环保设施,与济宁环保企业交流探讨,聆听济宁治污经验;在南阳岛污水处理厂和南阳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整洁干净的巷道,别具一格的南阳风情,深深吸引了采风团追随的目光;在山东荣信集团、太平国家湿地公园,长枪短炮“咔嚓咔嚓”不停拍照,记录了我市企业在污染防治措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采风团所到之处均受到所到企业和单位的热情接待,并为采风团进行详细讲解和介绍。采风团成员们边走,边看,有的一边听,一边做着笔记,还不时就一些问题跟讲解人员进行交流。
两天的采风活动行程,采风团成员们发扬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不顾疲劳,精神抖擞地冒着高温天气,深入南四湖流域沿湖镇村、工矿企业、重点治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攻坚一线,浏览了南四湖秀美自然风光,挖掘污染防治攻坚战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以及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工作,大家都被我市现代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文明高度融合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动着,欣慰着。
在采风活动即将结束时召开的座谈会上市作协主席张建鲁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目标新任务,生态文学创作大有可为。要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讲好当代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理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正是在此背景下,我们举办了这次文艺采风活动,旨在推动更多作家以纪实文学、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以立体的笔触,真实记录和展示济宁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据本人了解,这是我市首次引入作家力量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更具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推动生态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而南四湖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济宁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正加速成势,公众的幸福感逐年提升,绿色俨然成为济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这也正是此次采风活动深入南四湖和相关企业及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攻坚一线的意义所在。
张建鲁主席强调,生态文学不只是“生态+文学”,而是文学与生态的生命融合,是生态走向文学的前沿,是文学返回自然的原乡。基于此,生态文学创作要高扬宏大、崇高的文学主题。众所周知生态文明是人类至今最为崇高的文明,也是人类文学到目前为止最宏大的主题,是关于人类、自然、世界的最宏大最崇高的主题。生态文学是追求真善美智的文学,发掘自然之真和人类至真,赞美自然之善和人类至善,是生态文学出发和到达之所在。文学的功效在于审美,营造自然生态的动人之美和珍爱自然的人类之美,是生态文学的初衷理想,也是生态文学的终极追求。希望各位作家用手中的笔弘扬新的生态价值观,激扬生态美学,这无疑是生态文学最具时代影响力的审美效应。同时,生态文学要为时代发声,为自然塑像,为生态造形,为人类立传,以文学方式铺开宏大的人与自然叙事,就要将笔触切入到人与自然最敏感的地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聚焦于这样的文学主题,义不容辞地践行于这样的文学创作,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此外,生态文学还要塑造最崭新最鲜活的文学形象。生态文明时代是萌生和传播崭新思想的时代,触发和抒写崭新情感的时代,创造和塑造崭新形象的时代,诞生和讲述崭新故事的时代。
张建鲁主席要求,所有采风团成员都要以饱满的创作激情拿起手中的笔来描绘南四湖秀美的自然风光,深挖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以及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工作,记录济宁人民为保障南水北调一湖清水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艰辛付出,抒发对“生态济宁.大美南四湖”的关注和热爱,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展示我市南四湖流域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以精品佳作唤醒全社会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我市著名作家、市作协副主席、生态文学倡导者和实践者纪广洋表示,这次参加“生态济宁·大美南四湖”文艺采风活动,亲眼目睹了济宁段老运河尾水截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带、煤矿塌陷区环境修复、南阳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实地实例,济宁治污大企业的环保工程与环保设施,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了进一步了解。而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一篇题为《南阳湖游记》的作文启蒙和开始的,我抒写的有关家乡济宁的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绿色生活”版、《中华散文》“人与自然”栏目、《散文》“人与自然”栏目等数百家国内外报刊。我本人还是《山东科技信息报》有关生态环境栏目的主持和编辑记者,并应约为《济南时报》生态环境专刊题写过刊首寄语,刊发于该报“太阳周刊”的报眼位置。而且我创作的有关济宁大运河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与狐为邻》,在《散文》“人与自然”栏目发表之后,又被《青年文摘》和《视野》全文转载,并作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有关生态文学的研究课题的例文,刊发于《百家评论》,标题是《文学主流是一种生态的艺术——关于新世纪文学中生态写作的对话》。我写鲁西南乡村生态环境的《家园》发表于《大众日报》“丰收副刊”后,入选200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入选人教版《课内同步阅读》等。我写人与自然的长诗《马踏飞燕》在《山东文学》头版头条发表之后,辑入高等教育课件,并被兰州文理学院以陇剧的形式演绎吟诵。这首长诗中我写到:守望大好河山,守望相依为命的大自然。我创立的绝句小说新文体,迄今至少有全国各地二十位作家、至少有一百篇是抒写我们济宁的大运河段和抒写微山湖及老牛湾的,且已发表于国内外众多报刊。因此,我与生态写作、与生态济宁是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并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各位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嘱托和期望!
座谈会上,作家们相继发言,大家畅所欲言,谈感受、谈所思所想、谈创作计划,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生动的笔触、丰沛的情感,抒写济宁人民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另据笔者了解,整个采风活动大约为期3个月,6月30日前,文艺采风团将根据所见所闻,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题材进行创作。7月1日至8月1日,我市将对优秀作品结集印刷,并向《中国环境报》《中华环境》《星星》《诗潮》《诗选刊》《山东环境》《山东文学》《山东商报·鲁艺文苑》《济宁文艺》《济宁日报》《鲁艺》等报纸杂志上推荐发表,在济宁生态环境、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新媒体平台刊发,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题材作品研讨会,向济宁市人民汇报采风创作成果。
|